最新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 小学科学论文(实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一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六年级科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逐渐的被削弱,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不断的被增强,甚至可以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科学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一单元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在生活中也大都有过体验,所以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生活是知识的沃土。只有让知识回到生活中,才能开花结果。在教学《生活中的工具》时,我引导每一位学生回忆叙述:自己在生活中所使用过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干了什么事情;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你能干成吗?等等问题。学生回忆的热情很高,要求回答的也很踊跃。这样以来,学生即体会了工具的作用,又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科学实验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课题;组织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观察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小结实验结论;交流汇报实验成果。这样做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学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学第一单元要让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择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教学时我出示了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选择工具。例如要打开一个奶粉筒,我给学生了一些工具:手钳、羊角锤、剪刀、螺丝刀。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迅速的找到用螺丝刀开启,即省力又方便。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果没有螺丝刀,你怎么办?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利用杠杆原理又很快找到了省力的工具。学生在选择工具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二
经过调查了解,我校小学科学教学实际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校小学专职固定的科学教师很少(16个科学教学班只有2个科学教学班是专职固定的科学教师),大多数教学班没有,科学教师所学专业“理、化、生”或相近科学出身的很少。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缺乏,学校基本上是把科学课作为“副课”、“搭秤课“来进行教学安排。因此,科学课常存在着挤课、占课现象,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一学期连《科学》书都没见着,谈何科学课的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
受应试教育思想和兼职教师影响,科学课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应有的重视。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
(三)教育经费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
没有经费投人,无科学实验室、教育设施奇缺难以适应和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这让搞科学教学的教师感到非常困难,导致学生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落实的难度大。学校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要上科学课就干脆带学生读课本,这样很多的科学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走过场”。
(一)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我校科学教学条件
转变观念,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从而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二)壮大科学教师的队伍,增强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目前教师中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科学课教师主要任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大多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经过学科训练,知识水平上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
1。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目前我校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我校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2。提升我校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科学课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是很多小学生表示科学课没意思,学完也没什么印象。这与学校科学课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内容无法开展,但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科学教师科学素养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校长也要重视本校的科学教育教学。这是提升我校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下,镇、县要常组织一些科学教师培训,努力转变科学教师的思想观念。镇、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激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比如进行青年教师科学课堂教学比武、案例设计比赛、现场说课比赛、教师操作技能竞赛、科学教师基础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给我校科学教师提供很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不断地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
综上所述,针对我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现状,要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是基础,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素养、教学能力是关键,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地方资源丰富科学课教学内容,这能着实提高我校的科学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三
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面对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课堂上出现“优生食不饱,后进生学不到”的情况。断层现象导致教师难以顾及两头,经常出现教学滞后的情况。笔者近年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对信息下载凯发k8娱乐的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探索,把“填鸭”式课堂转变为学生自己知识内化、互动答疑、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做作业的自主课堂。
翻转课堂;课堂改革;科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信息下载凯发k8娱乐的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兴起,为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契机[1]。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胶着状态的我国教育工作者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2]。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结束时布置家庭作业,第二天才可以检查到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完成知识的学习,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检测,而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方式,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其中正是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支持的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能使这种依靠网络下载凯发k8娱乐的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翻转课堂”把课堂改革的着力点聚焦在结构性变革上。课堂结构上的颠倒,促使一贯认可的师生角色换位,也促成课堂以知识传授向问题解决的转变。《科学》这一门课程涉猎面广,趣味性强,动手机会多,如何利用信息下载凯发k8娱乐的技术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变当前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爱动手、爱动脑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改革意愿,也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这样的变革,对于改变小学科学课程中讲一讲、做一做、考一考的“无为”现状,构建科学探究、动手实践为主的科学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景象。我们尝试把40分钟课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0分钟的微课观看及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部分:30分钟师生、生生间利用网络互动提问、答疑,同时学生再次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做作业、剩余时间为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答疑。
下面以《八大行星》一课为例,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探讨。
(一)“翻转”让上课不再是“填鸭”
浓厚。视频的阅读以及同伴间的交流讨论,占用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大约占十分钟。正式讲课了,教师可以舍弃传统教学模式下,把原本需要由教师讲解的基础知识,转变为教师根据学生网上提问及讨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有的放矢讲解,把要讲授的基础知识转换为通过学生之间的提问交流形式来进行,尝试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源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借助同伴的帮助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把还不明白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并不急于讲解,采用全班交流的形式,让能力强的学生起来作答或补充,最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做引导。如果说以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式教学,那么这节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小学科学课,已经从老师单纯的“讲”转变成了学生的“问”与“说”,一堂课大约2/3的时间是学生自己在阅读视频,自己在提问,在交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这就是“翻转课堂”带来的最大变化。接受为主的认知性活动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内涵,学习的过程转变为教师创设学习情景,发现问题——传递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如探究能力、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学习方式已经转变为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有别于传统个人的单打独斗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开发者、下载凯发k8娱乐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翻转”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听,甚至是盲目地听从,他们很少有自己的思考,不善于提出个人的想法,更不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无问题学生”的出现,一方面是教材、教师权威的慑服,长期以来,教师讲授的都是“无可置疑”的教材知识,教材是专家制定后在全国统一实施的,是课程实施的唯一蓝本,只能遵从复制,不能质疑创新。面对“无可置疑”,学生能有什么问题,敢有什么问题。二是教师教学的遏制。灌输式教学,教教材,教教案,奉行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模式,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三是应试教育的误区。“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刚开始上课,教师就列出了一连串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水星为什么没有水?地球自转为什么比金星快230倍?等来自于学生的问题。还没上课学生咋就提问题了?这些都是学生观看视频后,在网上与同学讨论后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同伴交流后还是不明白,不能自行寻求到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着重解决。于是小组讨论、操作摆弄实验器材(各行星与太阳)等等,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参与积极学习。过去都是课堂教师讲解,学生回家做题,现在是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作业,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翻转课堂就是这样把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前置,让学生自主、互助地在网络上学习。学生由于已经提前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以解决问题为主,学生在课堂不再只是“听”,而是提出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并思考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如“水星为什么没有水?”这一问题,学生经过分组讨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甚至还有同学摆出了水的蒸发温度来说明水不存在的原因。这样的课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交流,时时训练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意识。课堂更具针对性与互动性,包括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同时,由于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3]。
(三)“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由于人的发展的差异性,一个班的学生水平自然参差不齐,有的非常优秀、表现突出,有的普普通通,有的对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感到困难。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重要困难就是教学不能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能做到无论是从教师、学生还是从课堂结构、教学内容来看,都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如“八大行星”一课中,学生需要独立的学习机会,他们更希望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教师能给他们一对一的帮助,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早已在视频当中学习了相关知识,但每个学生掌握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教师的作用应该发挥在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中去,为有疑惑的学生进行解答与帮助,这样就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其次,在翻转教学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暂停和回放教学内容,这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每一节科学课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通常情况下教师希望学生理解他们的讲解。然而,即使再好的教师或讲授者都有学习上跟不上的学生,他们不能理解或学习所要求的知识。对有的同学而言,教师的讲授进度可能太快,而对其他学生而言却太慢。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理解快,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却要花更多时间才能跟上。因此在课堂中不可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切换幻灯片时,小部分学生会发出尖叫并要求回到前一张。但在这节“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八大行星”科学课,学生手中掌握有“遥控器”——平板电脑,那些学习进度相对慢的学生使用回放功能实现反复听讲,如果他们这样仍然不能理解,在课堂里教师可以一对一辅导或以小组来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也可以按照适合他们的进度学习,有部分学得快的学生就会省下很多时间,或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或学习其他内容和思考其他问题。这种做法相对于传统课堂里教师主导教学内容和进度而言是一种真正的创新和突破。
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将会是学生可在家里观看授课教师的教学视频,网络交流互助、完成作业,第二天再到课堂上交流、探索。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知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课外时间,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接受新知识;而课堂将成为知识内化、互动答疑、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做作业的场所。这种由学生来主导的课堂,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自然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传统课堂,教师铺好路让孩子走;翻转课堂,教师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扫清障碍。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四
在当今社会,各种安全事故频发,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本文从科学教育课程出发分析了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育;安全意识
学校是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学校应从内容到形式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常教育内容之中,科学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课程的资源,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性教育。最有效的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方法就是学生时刻牢记安全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注意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同时它还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科学就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具有特殊的人文性,而且还蕴含着人类深厚的生活精神: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等等。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安全教育有机渗透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安全教育不仅仅是语文和德育课的事,作为科学课程,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安全教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内容。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中充分挖掘安全教育的资源
安全意识是逐渐培养形成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接收能力好,是形成良好安全意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在学科教材中,对涵盖的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充分挖掘的同时还要适时进行渗透。尤其从现实生活中出发,针对学生感兴趣且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问题,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当代著名教育专家林格认为学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能认识到生命现象的现实感,为此要特别重视生命教育。学校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设立了安全教育课程,这让学生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定义、意义及其价值。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还利用了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来唤起并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并时刻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学生才能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有关科学安全方面的知识。例如学习《热空气》一课,出示一个自制的热气球,当点燃中间的酒精棉后,热气球飞起来。看到这种现象后,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问题一提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热气球为什么会飞?”“是什么力量让它飞起来的?”“它能飞多高?”“怎样才能让它飞的时间更长一点”学生们情绪高昂,这个时候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展示,氢气爆炸的照片或者视频,出其不意的将学生的思路拉到安全的范畴上,然后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不能够正确应用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观察、讨论,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提问,这样长期坚持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避灾避险意识
对于尚未懂事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要保护自己,需要掌握一定的险境逃生技能,而这些技能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课程资源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避灾避险意识。在交通、食品、防火、防水、用电安全等方面提高学生避灾避险的本领。比如在食品方面学生通过开展的《食物的营养》《发霉的面包》等课程联系生活中众多“三无”食品。学校还举办“认清三无食品”的现场会并聘请专家来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又如在地震安全防护方面,学校利用《地球的运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等学习活动播放实例录像——汶川大地震,他们利用这场由地球的运动引发的灾难对学生进行避灾避险的教育。学生在这种重现实例的强烈冲击下不仅能见证爱的伟大,而且还能体会到生与死的距离有如此之近。在这场灾难中,学生通过观看地震中自救与救助他人的场面了解灾难与死亡是生命里的一部分,并认识到掌握避灾避险的本领的重要。众所周知,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同学通过自己学到的安全急救知识挽救了上百人的生命;在汶川地震中史上最牛的学校无一伤亡。在灾难面前,生命在避险的教育下才得以延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亲历演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探究等方式并结合实例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避险知识。学生也能通过对避险知识的学习来掌握避灾避险的本领。
瓦西留克曾说:“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正如瓦西留克所言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自己亲自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安全保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这种体验。学生经过这种体验能够进行自我反省并提升安全保护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制造一些小的突发的事件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例如酒精灯被打翻导致桌子着火的情况,引出用湿毛巾灭火的场景。学生关于这种体验可以说是深刻的,当然影响也是深远的。另外,他们还可以在课程中补充一些相应的防火自救的知识。例如:在自己身陷火灾的情况下,最大的威胁就是思想意识千万不要惊慌,但要立刻冷静下来,想办法逃离火场;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的自救措施,比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被呛到而昏迷、用湿衣物包裹身体防止被火烧伤等。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一念之差就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孩子身边隐藏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什么时候会发生。因此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不安全因素是很有限的。学生只有提高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才能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学生只有自己去面对,并学会处理突发事故。在突发事故中,学生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并注意安全。他们只有通过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进行机智勇敢的处理,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安全。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让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而学生体验到了维护安全、尊重生命及其学会避险的重要性,并了解到生命的珍贵。
总之,在生命教育渗透到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寻找教学内容中的契机,而且还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在逐步提高自己对生命教育的能力的同时将生命教育之花盛开在科学教育之中。他们要怀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理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生命教育;让孩子们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中安全意识的渗透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使安全意识的教育自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一味的讲大道理。作为小学科学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搜集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
[1]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26).
[2]黄德锋,.托起生命之舟——一堂关于生命与安全的生命教育课的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11,(16).
[3]黄颖,.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0,(25).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五
我具有一颗好奇的心,什么事物总能吸引我的眼球,总能牵动我那好奇心。
记得那是我上三年级时候的一个中午,我自己下楼玩儿,发现工人们正在搬运东西。看到工人们努力地搬运重重的石头:“嘿呦,嘿呦!”我也不由自主的也走了过去。恍惚间,听见一个工人说:“我们这样搬石头又累又慢,我们还是换种方法吧!”“好,那……怎么办?”“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原理来搬起重物。”“嗯,我看行。”只见那个工人把一根木棍插到一块儿巨大的石头底下,几个工人齐心协力很轻松的就把那块儿大石头翘起来了,我觉得很神奇,连眼眨都不眨的盯着这些工人把一块儿块儿大石头搬起来。
回到家后,我立刻查阅了相关书籍,了解到: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哦,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玩儿的跷跷板,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呀!”.
当然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奥秘,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有很大发现。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六
新理念下的科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初探
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林月清
新理念下的科学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初探
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林月清
《科学》作为小学的一门新课,其意义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作为科学科教师都已明白:在当今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不单是课堂上的主栽者,更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才是知识的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认为,探究学习方式应成为小学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精心创设情境,努力探索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路径,巧拨妙引,让探究能力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捷径。下面谈我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唤起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我认为,教师的激励应包括语言、神情、动作等,一声深情的赞扬,一缕柔和的眼光,或是一个小的激励动作都能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
提出如下问题:怎么变这个魔术?老师给喷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师的白布有什么秘密?此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他们七嘴八舌想马上找到答案。
其次,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而又能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景,是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探究主题的上策。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课题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入时我们紧扣“声音”二字设计了送“礼物”的小游戏。当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请注意听听是什么。”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高采烈。这时,我把收录机中各种声音(如,牛、马、羊的叫声、母鸡下蛋后的叫声、摩托启动声„„)送给学生,我看到的是欣喜的目光,满意的笑脸。学生惊奇地发问:这么多有趣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一个巧妙的情景创设了学生去思考,心中必定有无数个问号。接下来不用老师多引导,学生就会主动提出更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想这样的好例子,实际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早已不胜枚举了,只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多花心思创设一个最佳的情景来,学生探究科学的自主性必能充分体现。
二、自主选择,尝试探究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探究性学习正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尝试探究学习。
1、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
容进行探究,并寻找合适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样既不会抹杀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反复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教《蜗牛》这一课,当我把蜗牛一拿出来,学生对小动物天生好奇,顿时你争我抢,都想提出自己探究的主题。面对着跃跃欲试的小“科学家”,怎么办?我先照单全收,全部都在黑板上记录下来,肯定学生的见解,按照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课内探究组和课外探究组,然后把在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这样师生共同确立了研究课题,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证明,课堂上如果常用“自主选择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丢下思想顾虑的包袱,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会悄悄地形成。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教学《蜗牛》一课时,喜欢“课内探究组”与喜欢“课外探究组”的学生参差不齐,要是按平常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打折扣,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自找探究伙伴,合作完成学习目标。不同的伙伴,共同的爱好,多元的优势互补,再困难的问题也在欢声笑语中迎刃而解。实践证明,多数学生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探究,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三、巧拨妙引,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自我评价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在每节课的拓展环节,我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对课题意义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报告自己的收获,等待。这样,课堂上不再是简单的“授一受”的教学模式,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往往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辩论会。比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的拓展辩论会。当我提出:“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们都积极列举自己的收获,有一个同学说:“我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立即有同学举手补充:“我认为单知道结果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这节课我学到了主动思考,积极‘做’亲身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样才记得牢。”又有同学举手说:“在做音叉实验时我一连敲击几次都没有让水面溅出水花,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做成功,这使我明白凡事都要听清楚了再做。”这样,自我评价既总结所学知识,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在今后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思考观察,不断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2、自行探知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老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时,结合我们学校有花坛、育花苗的花圃,有高耸的大树,有开得正旺的菊花。于是我带领全班同学到室外去观察,去研究,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像观察油花菜一样观察菊花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但最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位学生来观察,这样,我们的‘科学文件夹’内容不是更丰富吗?”于是我对她说:“你的建议很好,见解独特,长大了一定能成为出色的组织者。”听见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建议,看到一张张信心十足的笑脸,我心里很激动。
探究活动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制作一些必须的材料,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大胆尝试。只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不断努力,我们肯定能与科学课同成长。
(本文获2004/2005学澄海区科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七
摘要:新课改推广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发展。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优秀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开发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自然科学;新课标;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改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落实其大力倡导的先进教学观点以及理念,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所运用的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奠定了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标理念、贯彻新课标理念、革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基调。笔者身为一线小学自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新课标所提倡的优秀教育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将个人的一些认识与见解归纳、总结如下。
一、恰当、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各领域都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最充分的运用。教育界也不例外。《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更是在其教学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当从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笔者认为,新课标之所以如此倡导,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学科中的恰当运用,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以下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人的进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出示了一组猫、狗、大猩猩等不同动物以及人的幻灯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回答哪一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大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人与大猩猩外部特征的相似之处。例如,人与大猩猩都能直立行走、五官长相位置大致相同、都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都能灵活地用手拿东西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效扩充了课堂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对于“人的进化”这一知识点具有更为浓厚的探究兴趣,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高涨的学习姿态下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的进化”的具体学习活动之中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灵活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
“学中做”“做中学”的观点,即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夯实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持有相类似的教育观点:“教师应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发展、提升自身的自然科学修养及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在践行这一先进教育观点时,应当从所教内容出发,从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充分诱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同时,又要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教学了“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这一节的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将学习的阵地由课堂转移到了校园这一广阔的空间,要求学生利用校园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哪些植物是种子植物,哪些植物是非种子植物。这一学习形式新颖别致,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他们全都自觉且积极地投入到了实践活动之中。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学生既懂得了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两大类,同时,更是通过认真观察植物落在地上或者是长在树枝上的种子,对其属性进行了科学、正确的判断。例如,广泛分布在校园中的松树属于种子植物,而潮湿、阴凉处的苔藓则是非种子植物;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在外的,像银杏、云杉等;而有些植物的种子外则有果皮包被着,像玉米、菜豆、向日葵等;有果皮包被的最大意义是能对植物的种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有益于其传播……如此,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得到了显著的锻炼与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植物类别进行划分的过程,更是他们回顾、复习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而建立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该项教学实践案例充分证明了小学自然学科灵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益。
三、合理开发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各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统一、划齐的要求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合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践行新课标这一理念的优势在于,能使得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变得更为契合所在地区、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而显著优化、改善最终的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也能因此得到更好提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观点。如,在教学“保护大气”这一知识点时,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父母一起,对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大气保护标志、环境保护标志进行充分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环保标志,更使得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大气、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教学反响异常良好。又如,“土壤的成分”这一内容涉及“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了相关的内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对土壤遭到破坏的原因、土壤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及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方法等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既有利于学生信息搜集、归纳能力、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切实进步与发展,同时,更能使得学生自觉树立起“保护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一端正的价值观念,而这恰恰正是“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追求所在。一言以概之,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这对于优化小学自然与科学的实际教学效果、真正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更好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小学自然学科正常组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方向。对此,小学自然学科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灵活运用。这既是迎合新课改历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又是切实优化、提升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显著进步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美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3).[2]袁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j].生物技术世界,20xx(8).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八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采用,它成为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只有科学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网络作为信息发展的产物,在新课标背景下很受推崇,学生也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教师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利用网络进行情境设置和信息查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中绝大多数知识点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很多概念、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图形的变换、线段的移动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从本质上揭示数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展示,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概率的意义”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一个抓球小实验:黑盒子里盛有黄、红、白三种颜色的同样大小的乒乓球各3,让学生从黑盒子里一次抓出3个球,总共抓90次,看一次抓出来的都是红颜色的次数,红黄白各一个的次数,两个红色一个白色的次数……这个实验由于课上实验时间、实验场所的限制,学生实验内容、次数不够充分,因此,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和预想的结果有较大的差距。笔者运用flash课件模拟这个实验,使学生对概率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趣味题目使学生对概率知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拓展信息来源,能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从而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在课堂上画出相关的几组图形,会大大浪费教学时间,还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为更好地优化教学结构,教师通过flash动画手段让直线移动起来,从而展示直线和已知圆的位置关系,深刻理解相离、相切、相交的几个概念,学生通过动态观察,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值关系,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在几何教学中很多图形是变化的,如线条的变化、角的旋转、面的转动等,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在过程中可以实现暂停控制,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代数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是数形结合的,同时还涉及增减性的问题,学生接触起来较为困难。教师通过科学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数学素材的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情境,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开辟崭新的天地。
中的合作学习》宛城区金华乡金华中心小学李玉华1《如何实施科学教学如何实施科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好多......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九
刚回到家,我就看见沙发旁边摆了一个花盆,花盆里装了半盆石子,石子下面是清水,在石子中央,有一颗“蒜头”。我惊讶地说:“客厅里还能养大蒜啊?”妈妈笑着说:“这是水仙花,你别看它现在不起眼,等它长出叶子开出花时,你就会觉得它好看了。”
我心里充满了疑惑,想:“就这么个‘大蒜’会变好看吗?难道这就是‘装蒜’?”
我开始每天观察它,很长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开出花来。一天早上我醒来,迷迷糊糊地来到客厅,发现水仙花已经开花啦!花瓣是白色的,花蕊是黄色的,靠近闻一闻,还有一股迷人的清香。那长长的叶子像花仙子的绸带,微微抖动着。
冬天时的水仙花十分好养活,每天给它浇足够的水就行了。它在秋冬生长,早春开花,花开了,春天就来了。妈妈说水仙花又叫凌波仙子,诗人说它“只比寒梅无好枝”呢!妈妈还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这下相信我了吧!”
夏天时水仙花枝枯叶落了,我很伤心,妈妈安慰我说:“别伤心,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植物也是一样的。”妈妈说其实它只是沉睡了,当冬天到来时,水仙花又会长出来的。
时光如水,转眼间冬天到来了,在我的照顾下,水仙花又开了,我高兴极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漂亮。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这样的水仙花,谁不喜欢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科学小论文特等奖篇十
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贪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要想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在课堂上坐四十分钟,安安静静地听,对很多孩子来说都很难。一些老师对那些在上课时总是好动的孩子会采取批评的方式,责怪他们“不听话”,其实这样不对,老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了解孩子们的特点,并且加以利用。这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课,而可以换一种方式,以玩促学,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得以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再觉得上课很无聊,因为他们不需要一直纹丝不动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动态的学比静态的听有意思很多。只要学生有兴趣,通过主动参与,在玩乐中学习,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学习、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会好很多。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学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了最科学、最真实的解释,小学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一个劲地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学生好像就只是一个接收器,牢牢记住老师所讲的东西,这样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对这件事、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为什么?自己去找答案,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要知道,孩子们自己找到、总结的答案,肯定比老师告诉他们的要印象深刻。这样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此,学生就可以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不仅掌握了老师想要告诉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这种能力,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完全可以凭自己去解决、发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做学习的接收器,而是主动进攻,积极学习。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老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的思维才不会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某一个点,而是可以扩散开来,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通过老师的培养,让所有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