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工作方案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下载凯发k8娱乐的解决方案。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绿色信贷工作方案篇一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影响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为贯彻落实xxx宏观调控政策、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要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平湖农村合作银行坚定“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配合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控制,在提供环保资金、协助主管部门推动环保工作方面进行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探索。
一般来说绿色信贷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其一,绿色信贷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和促使企业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策之中,扭转企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粗放经营模式,避免陷入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其二,金融业应密切关注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等“无眼前利益”产业的发展,注重人类的长远利益,以未来的良好生态经济效益和环境反哺金融业,促成金融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平湖合行普遍认识到存在环保违法信息的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未来发生停产甚至关闭的风险较大,对信贷持审慎态度。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不发放贷款,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在“限批”解除前暂停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平湖合行也全面加强授信管理,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对未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在进行信贷审查时,平湖合行也十分关注企业的环保信息,将其作为评判企业承贷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平湖合行将继续做大做强节能减排融资,一方面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加大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产品创新,拓展可持续金融服务领域。近年来,交通银行按照授信客户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所有客户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大类七小类(即七个标识),制定了“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和《交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对节能重点工程、再生能源项目、水污染治理工程、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交行有重点地给予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这几项措施值得平湖合行借鉴和学习。
虽然平湖合行的绿色信贷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是有小的距离,大面积推广仍面临着不少制度性和技术性的困难。一是,仍然有相当多的中小型污染企业采用自筹资金或民间融资,而非向金融机构贷款,大大限制了绿色信贷对污染企业发挥制约作用。二是,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时效性不强、针对性不够,无法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要求,限制了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同时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无法提供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无法做到数据共享;此外商业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的专业人员,信贷工作人员对环保政策、法规了解不足,制约了绿色信贷政策的落实。三是,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原则性、综合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方法、环境风险评价保准等,银行业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和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最后,执行力度不够。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期利益以及短期利益的关注存在一定矛盾,加之各银行管理链条较长,绩效考核以利益指标为主,所以在执行中并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
面对重重困难,展望未来,平湖合行相信这场绿色之旅将是曲折而光明的。当然,政府部门行为的调整和约束、银行与各级政府的共识是信贷有效支持环境保护的首要前提。一方面政府应将地区环境指标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全面考虑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盲目行为。另一方面针对目前绿色信贷理念尚未得到企业和公众普遍认知的情况,政府应加大绿色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栏等方式向相关企业和公众宣传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以及绿色信贷政策的理念、流程、规定等相关知识,使绿色信贷理念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其次,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切实认识到环保节能是其长期稳定发展、保持竞争力的前提。积极响应政府和银行业关于绿色信贷的相关政策,将环境保护作为履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努力购买、研发相应的节能和减排设施,对于违反环保相关法规的行为,应立即主动改正,探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平湖合行只有抓好以下几点,绿色信贷之路才能渐行渐远。
一是严格把握新增贷款投向。在发放贷款时,应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审批体系,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二是调整存量信贷结构。应认真研究如何发挥自身引导资源配置的优势,在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如何优化存量信贷结构,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上来。三是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引导和调控市场主体的行为,鼓励各行业和企业大力开发应用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使循环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四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确保信贷资金投入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
绿色信贷工作方案篇二
为深入贯彻《_中央 _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_中央 _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_中央 _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_中央 _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实《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安徽省绿色金融体系实施方案》和《六安市绿色金融体系工作方案 》等相关文件精神,发挥绿色信贷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__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探索构建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有限信贷资源科学配置到乡村绿色发展的项目与领域,最大限度满足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霍山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霍山县信贷支持农业农村绿色项目与领域创新升级,构建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综合信贷服务体系,按照绿色发展总体要求,推动霍山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有限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实体产业,基本扭转信贷资金脱实向虚被动局面,探索出一条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的良性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建立跨部门、跨机构协同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发改、财政、税务、生态环境、农业、林业、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创新设计合理高效的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流程,有效开展对农业农村的“三品一标”(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及林产品加工、环境保护、节水、节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信贷支持。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又要统筹好短期和中长期效益关系,使金融业自身发展和乡村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政策扶持基础上,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科学设计绿色信贷产品,确保新产品简约明快易于操作,合理减少企业或农户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中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使金融机构主动融入霍山县乡村绿色发展进程。强化过程监督,防止绿色信贷资金投向与绿色发展无关的项目和领域。
坚持稳步有序、风险可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按照“规划先行、先易后难、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思路,把握积极稳妥、有力有序、精准务实工作总基调,稳步推进组织体系、产品工具、机制体制和配套措施等各项创新,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绿色信贷领域新发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确保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稳步、安全、有序推进。
(三)主要目标
确保霍山县绿色融资规模年增长率不低于20%,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率个百分点,贫困乡村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速。通过5至6年努力,建成组织体系完备、产品服务丰富、政策协调顺畅、基础设施完善、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信贷体系,绿色信贷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形成服务乡村振兴主体有力、路径特色鲜明的绿色信贷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基本实现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总体工作目标。
(一)构建绿色信贷组织体系。制定《霍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方案》,每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绿色银行”评选重要依据。把绿色信贷开展情况纳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度综合评价考核范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把握试点工作的政策机遇,设立或争取设立绿色信贷业务部(业务中心),配备专门的绿色信贷产品经理(岗位可兼职,部门可合署办公)。通过改进绿色信贷审批流程,提高绿色信贷审批效率,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依据《霍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并据此开展自评。(责任单位:县人行、银保监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排污权、水权、林权、节能环境保护项目特许经营权、黑臭水体整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收益权、绿色工程项目收费权和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加大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防治等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企业排污权、未来收益权等作为合格抵质押物,创新针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及其产业链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保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及时有效得到绿色信贷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绿色信贷服务。针对不同主体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林业经营主体绿色信贷支持体系。通过信贷资金投入,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林(竹)木加工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林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绿色发展。鼓励发展绿色农(林)业供应链金融,将小农户个体经营纳入绿色农(林)业生产体系,依托核心企业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形成金融服务体系化联结链条。(责任单位:县人行、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通过绿色信贷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绿色信贷支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节能低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及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及厕所革命,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通过绿色信贷资金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我县全域茶谷、西山药库、江淮果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园区实施绿色生态循环化改造。充分发掘县域特色资源,支持绿色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农村康养业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文旅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五)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将企业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及活体畜禽、仓单、应收账款、农业保单和其他动产作为抵质押品融资,扩大绿色信贷业务抵质押品范围。创新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推动绿色信贷支持农业农村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推进林业资源评估机构建设,积极稳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企业和农户通过融资租赁,解决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资金不足问题。(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农机中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六)实施绿色贷款贴息制度。因生产经营“三品一标”农产品或其他绿色环保低碳项目申请的绿色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初审并提交,县人行会同相关部门认定并经财政部门审核确定,给予适当利息补贴,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三品一标”农产品、其他绿色环保低碳产品或项目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人行)
(七)兑现绿色贷款税收优惠。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贷款,涉及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文旅康养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绿色融资租赁、碳金融产品、排污权和林权抵质押、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可再生能源融资等,形成的各项税负由贷款主体按季度集中提交,由县人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审核后提交税务部门,由税务部门依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给予一定程度减免。(责任单位:县税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人行)
(八)建立健全绿色贷款担保体系。开办绿色贷款融资担保业务,由省银政担体系成员或大别山担保公司为我县绿色信贷业务提供担保,积极与安徽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办绿色农业融资担保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信贷对象,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以缓解绿色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金融服务中心、各担保公司)
(九)开办绿色贷款保险业务。国元农业保险公司霍山支公司开办绿色农业保险业务,设计符合实际的绿色农业保险品种,有效分担绿色农业项目贷款风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绿色贷款保险业务。(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各商业性保险公司)
(十)实施绿色贷款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统计数据信息,对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要限时整改,相关情况列入绿色信贷工作评价和年度综合评价。同时,绿色信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县政府对金融机构年度业绩考核。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标准、规范流程,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绿色信贷业务有序稳健推进。(责任单位:县人行、金融服务中心)
(十一)加快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设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交易平台,完善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营造公开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通过市场化手段,支持减排项目,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责任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生态环境分局、科技经信局)
绿色信贷工作方案篇三
摘要: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贷经营与管理等一系列关系,才能有效提升信贷发展质量和银行整体效益,实现信贷经营发展的安全性、协调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财务因素分析与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关系
二、第一还款来源与第二还款来源的关系
第一还款来源是指借款人的主营收入,是还款的主要来源。第二还款来源是为了防范企业不可预知的风险,要求客户提供足值足额的抵押担保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有效补充。二者相互依存、互动制衡。按对贷款“三性”保障意义来说,第一还款来源更重要。因为贷款担保只是一种警示性和保护性的额外保障,只有第一还款来源才是贷款风险的决定性因素。一旦第二还款来源发生异常变化时,如抵押物毁损、灭失、贬值等,贷款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发生损失。从大量事实来看,当贷款发生风险时,所谓“第一还款来源”往往不知所处,而对借款人或第三人财产设定的担保却因为无效而无法保障债权。因此,即便贷款采用了抵押或保证方式,但仍应高度重视第一还款来源,并切实把第一还款来源作为贷款发放第一审查要务,这才是保障贷款安全、提高贷款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有效,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借款人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重点分析其资产、负债、收益变化的合理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据此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和还贷的能力。二是重点分析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企业的产、供、销及设备管理状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企业的各种授权、制约和调节的方法、程序等方面。三是重点分析企业与相关部门、组织的关系。包括企业与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税务部门等机构之间的关系,以此判断影响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
三、信贷进入与信贷退出的关系
信贷进入是商业银行将处于货币形态的信贷资金投向生产经营领域,使之进入产业形态的货币卖方行为。信贷退出则是指商业银行从现有劣势信贷市场撤退,对某些产业、行业、区域、客户等信贷投放对象停止其作为贷款买方的行为。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贷款的有效进人是顺利退出的前提条件。只有适时进入,及时退出,才能保证信贷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另一方面,贷款的适时退出是信贷有效进入的保障。只有合理的退出,才能防止信贷资金进入低效信贷市场,集中更多资金用于高效市场的进入。处理好二者关系,一是要按照“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信贷进退机制。要根据我国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对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和行业积极贷款进入,而对于供求饱和、逐渐走向衰退的产业和行业积极主动退出。某个行业是否适合信贷投入,主要参考三个因素:即行业对融资方式的要求(即适合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还是适合通过银行实现间接融资)、行业的风险度、盈利性。在信贷进入同时,要重视退出工作。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区分潜在风险客户和事实风险客户,选择最佳退出方式。对潜在风险客户要加强引导和激励,鼓励逐步退出。对事实风险客户要采取额度压减或一次性清退方式,进行强制性退出,必要时依法收贷。二是要加强对国家经济、金融形势、企业生命周期的预测,使信贷进退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吻合。任何企业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从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可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应当是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接界处,这一期间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形态往往处于关注或次级类,这一阶段优点是能退,企业能寻找到新的信贷资源,退出成本甚低。缺点是决策难度很大,判断较难。一旦企业进入衰退期后信贷退出就很难了。这期间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形态往往表现为可疑类或损失类,其特点是企业获得替代银行信贷资源的可能很小,退出成本极大。三是要把客户退出工作作为信贷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信贷前后台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四、授权与授信的关系
济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信贷管理权限。对经营管理能力强、地域优势明显的行,应适当增大授权范围,包括有关授信业务的经营权、制度建设权和决策权等,以鼓励经营行拓展信贷业务。同时,上级行要做好授信转授权和再转授权工作。转授权的基本原理与授权相同,但转授权的范围要小于授权范围,权限也小于授权授信主体对授权授信对象授予的权力。二是要加强授权授信权限管理。既要将授权授信有机结合起来统一管理,又要在授权授信权限管理上灵活掌握,做到授收结合。对预警系统评级为高风险的地区,在授权授信方面予以必要限制,而对低风险地区应适当加大授权的力度,对授信风险上升较快地区,应立即重新审查其授权授信额度,实行必要的弹性管理,避免因原授权不当造成更大的资产损失。要完善单一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特别是对辖内重点企业要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包括贷款、承兑、信用证等表内外信用、本外币业务的统一综合授信。同时,授权基层行在授信额度内具体办理。三是要加强授权授信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以切实提高授权授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五、信贷激励与信贷约束的关系
做好信贷工作,激励推动至关重要,约束保证必不可少,二者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目前,在信贷激励与约束方面,存在权责不对等、奖惩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予以调整与完善。在激励方面,一是要增加信贷财务资源配置,特别是营销人员工资与费用,要将营销费用、工资与信贷拓展以及营销人员业绩挂钩,促使信贷营销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享其利。二是加快推行信贷客户经理等级制。对符合条件的客户经理实行等级聘任,使其基本待遇与其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对应。三是建立信贷业务行内联动考核机制。积极探索上下级行、主协办行、前后台各部门的信贷考核奖惩制度,实行资源、权力、义务与利益分配的匹配和协调,使信贷工作激励有据、推动有效、奖惩科学、约束有力。四是推行尽职免责制。对于严格执行授信业务流程及有关法规,在客户调查和业务受理等各个环节都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的授信工作人员,授信一旦出现问题,可视情况免除相关人员责任。五是设置必要的风险容忍度。激励引导营销人员找准信贷投入与风险防范的结合点,把握形势,抢占商机,大胆加快信贷市场拓展。在约束方面,一是实行新增贷款风险责任抵押金制度。区别岗位性质确定不同的抵押金额度,分管行长的抵押金额度应大于信贷员。二是实行与承担贷款风险责任大小相对称的信贷报酬制度。对信贷人员可实行年薪制。年薪兑现与信贷人员工作业绩考核挂钩,主要考核收息、贷款质量、基础管理、综合收益水平等。基于许多贷款回收具有明显的跨年度性和贷款风险爆发的滞后性,信贷人员年薪可分为两大块:80%部分在当年兑现,20%部分按当年新增贷款的当年末余额在以后年度的清收进度同比例兑现。三是建立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提高信贷责任追究的覆盖率,将责任追究延伸、覆盖到信贷所有环节、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不留责任盲区和死角。要成立信贷责任认定委员会和责任追究办公室,防止责任追究流于形式。
六、信贷产品与信贷服务的关系
信贷产品与服务是信贷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信贷人员往往只重视信贷产品的营销,而忽视了服务的营销。实质上,客户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信贷产品,更多的是非信贷产品的服务。因此,必须统筹兼顾,齐抓共管。首先,树立服务是产品有效延伸的理念,加大对服务营销的投入。对处于创业期的企业,要在新项目决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降低产品开发、生产的风险。在企业发展壮大阶段,要为企业提供贷款、结算、贴现及信用证开具等服务。对已进入发展成熟期、规模较大、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企业,应列为重点客户,建立长期协作关系,提供资金、信息、咨询、技术、理财等一揽子全方位金融服务。对重点优质客户,要逐户设计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其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要主动围绕现实及潜在客户发展的基本需要,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不断制定新的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同时要高度重视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评价。建立信贷优质服务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包括沟通体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评价体系等在内的客户反馈体系,以随时了解客户需求,及时改进服务,并保持服务创新的速度和有效性。最后,在做好综合服务的同时,要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创新工作。创新重点:一是便捷化的产品,如“速贷通”、账户透支、流动资金循环贷款等。二是担保类产品,如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标准仓单质押贷款、股票质押、无形资产担保等。三是组合类品种,主要是通过组合现有的一些信贷产品,为借款人提供个性化的信贷产品。
七、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的关系
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二者相伴而生,辩证统一。一方面,风险管理要求必须通过程序的制约、制度的管理和必要的监管来进行相应控制,这就必然会在追求信贷业务增量增速上与风险的控制出现矛盾。另一方面,进行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信贷营销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没有有效风险监管促使信贷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也就不可能实现效益的不断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辩证关系,在增加信贷投入与风险防范中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一是要加强信贷营销的科学化管理,做到既将信贷资金安全有效地充分运用出去,又将信贷风险降至最低。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风险控制为保障的信贷营销管理体系。要优选客户,培植优良客户群。要从营销环境和自身特点出发,加强市场细分,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同时,要完善信贷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信贷营销、信贷风险评估、授信批准和贷款定价、信贷组合管理等不同环节的权力和责任,并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的控制要求,整合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使信贷营销机制真正达到责权利相结合,既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方便客户,又控制信贷风险。二是要强化信贷风险的控制。重点要做好信贷风险度管理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除在性质上有明确的认识外,尽量使之量化,以便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执行监督。不能量化的尽可能规范,以便用明确的规定和准则加以约束。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建立严格的独立内部稽核、监督制度。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消险、转险,分散信贷风险。要尽可能地将贷款对象分散化、多样化,以转化风险,分散风险。
八、信贷前台与信贷后台的关系
作赖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后台则是前台工作的延伸和发展,主要对前台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以及风险判断的全面性、科学性进行校验、复核,对调查环节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进行制约,对可能出现的能力风险和工作疏漏进行纠正弥补。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补充、完善。前台更善于从客户自身的财务数据、经营情况等微观角度判断客户价值和业务风险;后台则更善于从行业状况、区域政治经济、国家政策等宏观角度判断客户价值和业务风险;从风险防范的侧重点来看,前台更重视客户风险的防范,后台则侧重于控制内部风险和行业风险。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是要求信贷前台做好尽职调查,切实为后台审查提供翔实资料与信息,同时严格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并通过贷后管理验证后台审查工作的正确性、周密性,帮助后台不断提高审查工作质量。二是要求信贷后台充分认识到做好信贷服务不仅是前台的工作,也是后台部门的职责。要以坚持制度、确保质量为前提,切实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做到“审得准、批得好、效率高”,达到客户满意。三是信贷前后台要加强政策、制度以及有关信息的沟通,加强信贷决策安全性、科学性方面的切磋。
九、信贷文化与信贷安全的关系
信贷文化是指银行在信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体现银行信贷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管理模式、信贷质量标准、员工素质水准和银行形象表达方式的总和。信贷安全不仅是信贷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且是信贷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良好的信贷文化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而且有助于银行信贷业务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是要积极培育商业银行健康的信贷文化。要大胆学习、汲取和借鉴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精华,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本行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真正能够反映和满足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需求的精髓,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的形式,形成健康的信贷文化。并将其渗透到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其渗透力、影响力和推动力。二是加强信贷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员工的信贷文化意识,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要向员工灌输先进的信贷管理理念、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科学的信贷管理架构和价值取向,使每一位员工在优良信贷文化的熏陶下,以优质服务和良好操守,赢得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的认同,并真正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负责。三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涵盖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全过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业务操作制度、信贷决策制度、信贷执行官制度、信贷责任评价制度等。要把制度的“硬约束”与文化的“软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健康信贷文化的形成。四是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环境。既要营造信贷职业环境,包括人际氛围、上下关系以及对员工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处罚、激励等,又要营造情感环境,以尊重员工自我价值、民利为前提,以事业留人、以情感激发人潜能,培育积极参与、共同管好信贷的群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同时还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环境,使信贷人员在文化娱乐中减压,在欢乐愉悦中提升信贷精神。五是营造优质信用环境。要加快信用立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执法环境。要加强信用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种规律性的市场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提高信贷文化的影响力。
十、信贷业务管理与非业务管理的关系
绿色信贷工作方案篇四
南溪社区于2008年8月从南溪老场镇搬至新场镇办公;社区幅员东起汤溪河畔滨河大道商业街,南至水市小学与水市村接界处,西临南溪大道(中环路里侧),北至农业银行及中环路外侧含农 场职工宿舍楼,老场镇原南溪社区没有移民的区域,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小组2525户5022人,外来人员2765人,计:715户,还有13个驻辖区单位。社区自治、管理服务机构名曰:南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南溪社区居委会),隶属于南溪镇政府领导。
社区居委把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以贯彻落实,并成立了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梦云任组长,社区主任陈连文同志任副组长,社区两委干部为成员,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在平时社区工作中,注意做有心人,定期召开创建小组工作会议及联席会议,强化小区管理。
社区居委深刻地认识到,要把创建绿色社区这项工作开展好,就必须把宣传舆论的氛围搞浓。社区利用高音喇叭、宣传栏、黑板报、警示教育牌、提示牌等出刊环保知识,并定期更新内容。社区居委计划在每月一次的小组长会议上总结创建整改绿色社区工作,并定期组织居民学习环保方向的科普和法律知识,多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在小区出入口制订绿色环保公约的宣传画廊,把绿色环保进社区工作推向深入,使居民能人人皆知,个个参与,形成齐抓共创绿色社区的良好风气。
1、为了建设社区的优美环境,增加建筑物之间的宽敞感,明亮感,舒适感,本着统一,整洁的原则,拆除小区内有碍观瞻的违法建筑物和临时搭建物。、整治与扩大绿化面积相结合,与建设优美休闲环境相结合,新增休闲椅、桌和健身设施,增加公共娱乐场所。
3、加强阵地建设和加大娱乐场所音箱设施的投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居民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娱文化活动。
4、利用社区的高音喇叭、黑板报、院坝会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活动载体对社区居民进行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宣传,积极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增强“绿色”消费意识。
五、社区整建项目内容
1、社区绿化:统一调整,规划小区内楼前房后的绿化,补种和调整树苗,种植草皮,扩大绿化面积,增加苗木品种,体现绿化环保社区的绿色氛围。
2、社区卫生:积极做好生活垃圾袋装化工作,加强集中投放管理的宣传,统一购置投放垃圾筒和主次干道果皮箱,并贴上分类投放标记,方便居民投放。定时、定点(区域)、定人落实保洁责任,及时做好楼道、路面清扫,休闲广场、绿地清理,与辖区内单位协调好创绿工作任务。
3、规范集镇交通秩序,严禁车辆乱停乱入。
4、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施行绿色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建立有公众参与的环境监督机制,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加强绿色消费管理,不许社区居民或餐饮业主有食用或贩卖濒危动物,及国家明令保护的物种,居民应积极购买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设立旧货交易市场,从而提高回收利用率。组建好护绿义务巡逻队,建立巡查制度,做到常抓不懈。要健全社区环境卫生,护绿保绿制度,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绿色信贷工作方案篇五
摘要: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从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产业指导目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实施对策。
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是实现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思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有利于银行识别界定“两高一剩”企业贷款
对于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趋之若鹜,一旦严格控制其贷款,商业银行就会失去一块利润丰厚的信贷市场,这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产生矛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和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年,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高一剩”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风险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清晰的信贷环境管理政策,明确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前瞻性地规避环境风险和政策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跟踪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信贷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的相关标准,同时按照绿色信贷标准的要求,对“两高一剩”产业进行识别和界定,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的贷款。
(二)有利于银行避免贷款审查标准不统一和随意性
虽然我国逐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但是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备,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规范银行操作。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的审查标准,根据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以及绩效评价指南,对每个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统一的贷款审查,保障每笔贷款都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符合国家发展方向,避免银行贷款审查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2008年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绿色信贷环保指南”,明晰我国的行业环保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在执行绿色信贷时有章可循。
(三)有利于提高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
除了绿色信贷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进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其中之一就是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亟待提高。因为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应对我国节能减排融资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成立相关金融服务部门,专门负责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统筹工作。这将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绿色信贷的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制定绿色信贷项目的准入标准,为银行深入拓展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提高绿色贷款措施的可操作性。
(一)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
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将这些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a)、中(b)、低(c)三类,即a类:严重改变环境原状且产生的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不易消除的项目;b类:产生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但较易通过缓释措施加以消除的项目;c类: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项目。银行要结合项目分类审查其环境和社会风险,在借款合同中嵌入承诺性条款。聘请独立外部专家审查项目的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行动计划以及磋商披露的记录等资料,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监管,并定期披露银行在赤道原则方面的实施情况。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为了提高审贷效率,往往会结合具体情况,按贷款项目环境风险高低进行分类,不同环境风险类别的授信项目。其风险识别和评估、内部研究及外部专家认证亦有所不同。如果贷款项目落入表内所列的范畴,则贷款申请将提交至地区分行或总行,视具体情况请外部咨询人员进行评估。对于a类项目,商业银行有选择地请外部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b类项目需请外部专家提出行业的具体风险;c类项目则需请资深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调查。此外,赤道原则认为,在社会和环境评估文件中会涵盖以下潜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对基准社会和环境状况的评估:对环境和社会有利而可行的替代方案的考虑;东道国法律和法规、适用的国际条约和协议的规定;对人权和社区健康和安全(包括项目使用保安人员的风险、影响和管理1的保护;对文化财产和遗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濒危物种,以及改造过的、自然的和关键栖息地内的生态敏感区域1的保护和保存,以及法律规定的保护区的识别;可持续性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通过适当的独立认证系统进行可持续资源管理);危险物质的使用和管理;主要危害的评估和管理;劳工问题(包括四个核心劳工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防火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影响;土地征用和非自愿搬迁;对受影响社区和弱势或易受伤害团体的影响:对土著居民和其独有文化体系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现有项目、拟建项目和预计日后兴建的项目的累计影响;就项目设计、评审和执行向受影响人士进行咨询;能源的有效生产、运送和使用;污染防治和废弃物最少化、污染(污水和废气)控制、固体和化学废物管理。
商业银行根据这些项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贷款提交、贷款审批或贷款发放。首先,判断项目或客户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型行业、项目选址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区域。环境敏感意味着部门产品、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排放物实际或潜在地威胁环境。其次,将环境因素纳入评级指标体系,评估间接风险大小。商业银行应对环境风险可能导致客户生产中止、成本提高、环保资本支出增加、声誉受损、产品市场萎缩等情景预估,进而判断由此对客户偿债能力的影响。再次,加强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在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授信企业和项目与耗能、污染有关的授信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授信定价。在确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和分配经济资本时,应充分考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影响。最后,审查抵押情况,规避直接风险。如果采取了土地或房地产抵押的担保方式,应深入分析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复原能力等影响抵押物价值与变现难易程度的因素,综合考虑抵押土地或房产被污染的可能性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