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由“两项设计”,“一组活动”,“一次测评”,“一本证书”,“十个导向指标”组成。
1)“两项设计”,即职业导航设计和学业进程设计。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可以帮助各位同学降低成功的成本。职业导航设计引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价值追求和国情现实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事业方向,帮助各位同学优化人生道路,减少和避免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在职业导航设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目标,帮助同学们在大学校园里愉快、健康、积极地生活和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2)“一组活动”,即各位同学在进行了“两项设计”之后,鼓励和帮助大家选择并开展一组有主题的课外活动,拓展自身综合素质。
优势,发现能力失衡和能力贫困,为进一步的素质拓展提供参考依据。
4)“一本证书”,即在各位同学面临就业的时候,学校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一本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在校期间素质拓展的凭证和记录。我校证书采用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印制的统一版本,该证书被国家劳动人事部门认可,在就业市场上全国通用。
1、参加党团组织生活情况;
2、参加各级马列、党的知识小组学习情况及竞赛获奖情况;
3、是否递交入党申请书及参加各级党校培训情况;
4、是否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及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发挥作用情况;
5、参加各级有关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研讨会、座谈会或讲座情况;
6、在各级思想理论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情况;
7、所在班级、寝室获各级表彰情况及个人做出贡献情况;
8、获得国家、省、市和学校的各种综合奖励情况。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二
为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面对困难是的挑战精神,培养个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凝聚力,特举办此次活动。
承办单位:略
素质拓展场地
(一)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报名准备工作
(1)各部将参赛选手名单于5月7日之前上报到办公室
(2)统计名单进行分组工作(随机分组,每组14人)
(3)分组情况于5月9日公布(包括所属部门,下载凯发k8娱乐的联系方式)各队联系成员,进行了解,并推举一名队长。
2、场地准备工作
(1)提前联系体育部,商量场地费用。
(费用基本按人数收费大约30~50元每人,安全器械和专业指导老师费用均包括在内)
3、工作人员安排
(1)计时员(由办公室出三名人员)
(2)记分员2名(一名计分,一名监督)
(3)安保人员:4~6人(可以由技术部跟物业部选择,要求力气大,体形强壮者为宜。主要负责拉保护绳,保护参赛人员。)
(4)医务员:负责管理医务药品(如创可贴,酒精清水等)
最好请一名校医,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5)主持人:一名(主要负责各项目的规则介绍,场内秩序的组织,成绩的宣布工作。)
4、物品的准备工作
水、纸巾、糖块(预防低血糖,晕高)椅子若干自行车(节省时间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展板、纸、签字笔、马克笔。
药品:创可贴、酒精、纱布、清水
(二)活动比赛具体安排及评分细则
1、飞跃断桥
参赛选手穿戴好安全防护设备,爬到断桥之上,由断桥一边跳至另一边,站稳,即为成功。
要求:每队派出6名成员,进行此个项目的比赛。由参赛选手站在断桥时刻起开始计时,在断桥上的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超过四分钟再跳或没跳,都视为失败。
评分标准:没成功一名成员加5分,最后此次项目总分相加。
活动意义:面对米高的凌空断桥,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地跃过的。桥的这一端,可能是困难重重,而越过断桥到达另一端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潜能,感悟到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对于人生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不会迷茫犹豫,畏缩不前,而是自信地展示素质,去实现既定的目标,使我们的工作效果、生活质都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天梯
每队出六名成员分成两组(三人一组),通过配合由天梯的底端爬到顶端即为胜利。
要求:由队员开始攀爬时计时,此个项目没有时间限制,但只有三名队员,全部到顶,才算胜利。中途有一名队员失败或者弃权,均为失败。
评分标准:成功一组加十五分。
活动意义:这是一个典型的团队合力挑战项目,举二人或三人之力,在晃动较大且仅有10公分宽的阶梯上,仅利用一条套绳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天梯的顶点。这个项目,能较好地检验成员间相互配合与密切协调的程度。同时,还能锻炼队员的协调力、灵活力和反应力。项目的口号是:“让个人英雄主义在天梯的晃动中解体”。
3、空中漫步
每队派出六名成员分成三组,两人牵手面对面站立,从钢丝的一端想走到另一端,即为胜利。要求:从站在钢丝起开始计时,每组在钢丝上不得超过20分钟,超时,中途坠落和放弃的都视为失败。
评分标准:每队成功一组加10分
活动意义:两个人分别站在钢索上,手掌相合一步一步地走完越来越宽的钢索之路.这是一次心理的较量与挑战,更是团队的技巧性、协作性和勇敢性的一次展示。这个项目难度较大,能考验团队协调配合能力,也能掌握团队成员平时的默契程度,特别是临机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
4、攀岩
由底端爬到顶端摸到顶峰即为成功。
要求:每队派出五名队员,并且排好出场顺序,每队的第一名出场队员一起比赛,并开始计时,中途掉落或弃权这都视为失败。
评分标准:每小组的第一名15分第二名10分第三名5分,未完成的不加分。
活动意义:
这是体力和技巧的'挑战项目。项目主要检验队员的基本心理和生理素质。通过这个项目,既能较好地强化他们的生理、心理素质,检验他们面临新的环境时,相关动作技能和技巧的运用程度,又能通过攀登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有助于提高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坚定地向既定目标前进的能力。
5、信任背摔
这个项目,个人要站在高台上,背向队友直挺倒下;队友们在台下,会用手织成保护网来保护。
要求:每位成员都参加。
评分标准:成功一名加3分,弃权或摔地的算失败。
活动意义:进行这个项目,主要让队员体会到如何给予他人信任,如何信任他人;如何以集体的责任感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6、胜利墙
所有队员全部翻过墙,即为成功。
要求:每队从计时开始起,才能行动,要求所有的队员均需翻阅高墙,但不得超过30分钟,超时或弃权即为失败。
评分标准:按时间的长短排名,第一名加20分第二名10分第三名5分,失败的不予加分。活动意义:这是一个典型的团队合作项目,要求所有参加训练的队员共同完成。项目的主要启示:突破思维定势,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团队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团队中的奉献精神,是面对挑战,战胜困难,获得成就的基础;完成此项目后,尤其是最后一个人攀爬上去的时候,我们会用自己的判断和经验来否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完成项目后,队员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有新的理解。
(三)获奖安排
奖励总分第一的队伍,颁发奖状。
略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三
仙槎桥镇第二完全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的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导向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客观性原则。
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一)评价内容。
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方面的内容。
(二)评价依据。
评价以《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为依据。
(三)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家长评价。
4.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次数。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学期评价。即时评价一般随着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结果记入成长档案袋;学期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每学期评价一次。
(五)评价结果。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等级评价和综合评语两个部分。
1.等级评价。等级评价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不再对各维度加权出总等级。
学期等级。每学年从5个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一个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现。
2、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尤其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
1.制定学校评价的实施细则,明确评价程序;
2.认定班级评价小组成员;
3.负责对班级评价小组的培训;
4.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代表组成。评价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实施对所分管班级学生的评价工作及评价结果的合成;
2.为学生做出综合评语;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曾先后六次颁布了六套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不断修订的教学大纲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地理教育思想和社会要求。最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在新时期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论纲领性文件,它在课程理念、评价机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与现行地理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一、《课程标准》体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
1、《课程标准》依据情感心理学的教学论思想和罗杰斯的“人本化教学”思想,取代了赫尔巴特的“学科三中心论”。在基本理念方面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思想,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
2、《课程标准》基于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观,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倡导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致力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构建,以形成学生终生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改变现行教学大纲过分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弊端,转而注重师生互动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具体化。
3、《课程标准》突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地理学科特点,既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支撑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地理课程。
4、《课程标准》大幅度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7个选修模块给了学生很大的课程选择空间。既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又给地方、学校、教师留下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余地。5基于“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课程理念,突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课程标准》突出了一些应用性强的领域,如设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三个应用性强的模块。
二、《课程标准》改变了单一的评价方式
1、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这一思想将逐渐改变我国当前把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改正“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病。通过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形成的评价以及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现代教育心理学“三维度认知心理”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金字塔型的健全人格结构。
2、学分制的实施和必修、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便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发自兴趣的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此次课程改革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 ,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因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素质不是一般的素质,而是创新素质。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
3、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做是惟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做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做是惟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提出了“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的要求。地理是惟一以“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学科。这是因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地理才从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诸方面综合起来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4、强调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学地理课程兼跨 “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领域。在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科学人文性,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顿曾经鲜明提出的那样,要建立科学人文主义。萨顿指出,为了防止科学主义的出现,“我们必须准备一种新的文化,第一个审慎地建立在科学、在人性化的科学之上的文化,即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不排除科学,相反将最大限度地开发科学。”它将“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
《课程标准》构建的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现在:
1、知识与技能选择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基础的且“有用”的知识为学习内容,关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分析、综合、归纳、解释地理信息,并将地理信息应用于地理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在做中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包括“理解周围的世界”、“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情感观念。渗透点具体、广泛、可操作性强。
四、《课程标准》调整了内容标准
1、《课程标准》在内容选择上,瞄准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常见问题以及国民利益和民众兴趣所在,瞄准当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终生发展需要,在保留经典地理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增加相应内容,删除部分“繁、难、偏、旧”的知识。如在《课程标准》中,大量引入了现代地理学的最新知识、观点和理论:“地理2”中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3”中有“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1”中有“宇宙大爆炸”假说;“选修2”中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选修7”中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但是,有关“土壤”的具体内容却没有在《课程标准》中出现。
2、《课程标准》摒弃了现行《教学大纲》中的传统的学科内容划分体系和传统的“条述法”的叙述方式。在教学内容上,通常围绕学习主题组织知识点,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但对于主题下的每个知识点都给以较多说明和教学建议。《课程标准》突出“教学案例”的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阅读、讨论、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五、《课程标准》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和“实施建议”在《课程标准》中设计“活动建议”和“实施建议”比之现行的教学大纲是一大进步。在这两个“建议”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和学法指导,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有序和谐发展。因此,这两个“建议”是实现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活动建议”内容清晰、要求明确,便于操作,对开展教学活动有指导意义。
3、“实施建议”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作了详细说明,便于操作。在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建议中,配合案例,针对性强,便于借鉴;倡导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新修订的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为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他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地理实践活动强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才能发展和提高。在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实践活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五
摘要: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本文指出的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是重要性,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并总结归纳了做好体育教学及训练的安全预防和防护的措施。
关键词:学校体育安全预防措施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要求,其一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
另外,《意见》还指出: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保障。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与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目前,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各地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管理和投入。例如以《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例,强调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教育工作。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育、卫生课。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制度,落实高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积极推行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配齐配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和公告制度,到2020年,使90%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以上标准。特别体现在中高考的的考试制度上,体育考试的分值也不断的在加大,可见国家各级政府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案例一:某校一位高二女生曾在学校上体育课时晕倒,医生未检查出病情,中午饭后于寝室再次发病,在学校将其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本案学生的死亡学校是有一定过错的,但死亡是否与学校有因果关系,还要待医学专业机构判断,既使有因果关系,也是次要的,主要原因还是死者本身的疾病所致。
案例二:本市某中学高三学生王朋和周涛打篮球时,王朋受伤住院花去治疗费9万余元。自认周涛和学校都有责任,王朋将后两者告上法庭,要求分担三分之二的治疗费6万元。
案例三:两年前,我校初三某班学生上体育课,在羽毛球双打练习时,女生不慎将球拍打在另一男生眼镜上,眼镜打烂致使眼球受伤影响视力。家长找到学校要求学校进行药费赔偿和精神赔偿。
这些惨痛的实例直接给学生、家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均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担心,不敢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学校怕出现体育安全事故,就尽量回避甚至取消了一些高危项目如游泳、投掷类、单、双杠、跳箱、跳马、耐力跑等项目的教学,从而,体育课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障碍。也出现了很多质疑呼声,例如:学校体育――锻炼第一,还是安全第一?学校没兴趣、家长不看好、孩子不愿练――中国体育后继乏力未来堪忧。
一、学生入学前的体检
学生入学前做好体检工作是做好体育安全工作的基础。幼儿园一般对幼儿体检工作非常重视,入学前,幼儿必须到幼儿园所在地的妇幼站进行全面体检,报到时必须将幼儿体检结果、幼儿保健手册、幼儿接种育苗本均交幼儿园保健医进行详细检查。体检合格者方能接收入园。而且,按照要求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一年大查体一次,每日进行晨间检查一次,从而确保了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中小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相对对学生的体检工作的重视程度均有所减弱,有的学校能做到每一年给学生体检一次,有的学校则只在学生入学前体检一次后,就不再进行体检了,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甚至连入学体检都做不到。这也是出现体育安全问题的根本问题。所以要保证学生不出现体育安全问题,入学前做好体检工作是必要前提。
二、学生家族病史及学生病史的调查
在做好学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家族病史或既往病史进行摸底调查,还应由其父母进行签字确认,并做好记录。此做法,在上学或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出现遗传病史等问题,再确认责任负担时,可作为案例依据。例如:如一名学生,在其入学前曾得过心肌炎或有心脏病史,在入学时填写病史调查表时,其父母将这一情况告知学校并填入表中,如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记入学生档案,并使该学生的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最主要的告知其体育老师这一情况,那么所有的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对该生在日常学习、活动,特别是上体育活动或训练的过程中,对该生进行相应的运动量的调整,这将会避免出现多少不应出现的安全事故。如家长没有如实填写,学校在划分责任时也会相对会小一些。教育机构对学生病史的统计与研究对策,形成学生身体状况一览表(学校管理)。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制度管理(包括请假制度的管理)学生训练能力和水平的前期测试与提高过程的记录。
三、设施设备投入的安全保障(包括场地)
学校体育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一定要具有安全保障,一是:购置安全,购置安全必须保证设施设备的质量,且在选择运动器材时,应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不能超出学生的运动范畴。二是安装安全,安装体育器材,必须选择专业的安装人员进行安装,避免造成不懂的人员进行安装,如没有安装正确或安装不牢固,为日后学生的使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三是使用安全,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明确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讲解,提出必要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四、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的安全教育和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训练过程中,均要对每一个训练环节进行安全教育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要让每一名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哪些环节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一提起高度的注意。
五、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和训练中的安全保护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和训练中要时刻提起高度的警惕,随时处于对学生的保护状态,而不能放任不管,甚至“放羊”。
学校安全问题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育安全更是重中之首,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从管理到实施,都应经将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确保不再出现令人痛心疾首的安全问题。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六
为规范学校管理,加强行政人员工作责任心,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学校所有行政人员
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由中层行政人员、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各处室干事、工会委员等。第二组:由校级领导组成。
1.考核内容(总分100分):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由第一组评分和第二组评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组评分占30%,第二组评分占70%。
(1)行政职务业绩考核
1)各部门负责人要树立为全体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意识。
2)雷厉风行,工作效率高,时间观念强。
3)服从学校安排,积极主动工作。
4)工作要准确细致。对文件的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及处理其他工作时要准确无误。
5)有主人翁思想,有大局意识
6)班子成员要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班子成员都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敢于承担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反馈,增强共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7)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自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8)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9)按照学校作息时间上下班,严格请假制度,准时参加会议,临时外出办事须跟分管领导请假,半天以上(含半天)须向校长批假。
10)要做好分管年级组的工作,协调好年级组的各项工作。
注:以上有其中一项出现问题,扣5-10分。
(2)行政值班(日)履职考核,按考核内容扣分,扣分不封顶。
2)要佩戴好值周牌上岗,遵守值周时间,认真做好校园巡视工作。
3)督促值周教师履行值周职责,如:课间在指定地点值守,特别是楼梯口,严防拥挤、踩踏等现象。
4)检查学生的三操情况,卫生、路队及上课等情况。
5)中午在学校用餐,巡回检查,督促年级组老师管理好学生的午休情况。
6)每天下午放学时做好清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碰到特殊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再向校长汇报。
7)监督所有外来机动车辆不可入校园,教师的摩托车在指定地点停放。
注:以上有其中一项出现问题,每次扣3-10分。
(3)遵守规章制度情况考核,按考核内容扣分,扣分不封顶。
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出现违反学校各项制度的,发现一次,每次扣3-10分。
2.学期末行政工作考核总分?=第一组评分×30%
第二组评分×70%
行政值班(日)履职考核扣分 遵守规章制度情况考核扣分。
期末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标准是优秀(85—100分),合格(60—分),不合格(分以下)。
1.作为行政人员任免的依据。三年内,两个学期不合格的或两次没有聘任岗位的,免去职务。
2.作为评优评先,晋升晋职的依据。学年度考核结果取两学期考核平均分。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七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五)、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形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项目,一律采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两部分组成。
品德修养:爱国、爱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努力学习、勤思好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健康、勤俭朴素,关心他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知错就该,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行为习惯: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不马虎;自己机整理书包和书桌,不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认真作好两操,能和别人合作,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按时起床睡觉,吃饭不挑食,喜欢读有益的课外书,不进网吧等少儿不宜场所,不乱用零花钱,爱护花草树木,饭前便后会洗手,进出家门主动和大人打招呼。
(二)、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经过学科学习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每科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由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评价。
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观众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习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作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科分阶段提出具体评价指标。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列出若干项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指标。
目标体系要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注意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根据不同发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进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创设情景、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会与内化。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测验、栲栳市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1)、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平时学习: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种测查如识字、背诵、朗读、默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口试、实际操作等性质评价形式。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形式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体系。
(1)、日常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活动观察:校内外活动观察,要通过学生参加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特长表现:包括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明、亲手制作的作品(如航模、车摸、陶艺、电脑制作等)或小发明成果、艺术性活动记录或奖励证书。
(2)、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史。
期中期末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可,明确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子女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子女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
1、家长评语。
2、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
1、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两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
2、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及)呈现。
(五)、综合素质报告单
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报告单由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表、学科学业水平评价表,包括多主体评价和教师综合评语构成。将期末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报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八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加强互相的交流,开发学生们的潜力,提升学生素质,特准备这次的素质拓展训练。
1、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互相了解,融洽师生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
2、激发学生创造欲和想象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3、学会关爱他人,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帮助下发展友谊。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1、药学系团学会所有成员。
2、北操场。
1、20xx年x月x号。
2、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
旧报纸、透明胶、小刀、纸板、桌子、眼罩。
(一)头脑风暴——团队识别训练
1、以自愿的方式选出各队队长,并请队长发表就职演说。
2、提出要求:在队长的统一指挥下,各组在20分钟内完成五项任务(确定队名、设计队标、提出口号、创作队歌、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示上述成果)。
注意事项:a、在团队中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和互相支持,不要对别人指手划脚;b、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而不要判断或批评别人;c、创意越多越好,鼓励融合,多个创意的融合,往往是一个更好创意的开端。
3、进行设计活动。
4、成果展示当其它人在说话的时候,请注意倾听而不要打断。
5、讨论各队的优缺点,本团队在分工与合作过程中的优缺点,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作好记录。
注意:a、用“我”而不是“我们”,“你们”、“他们”,这帮助我们对自己所表达的负责;b、请真诚地表达你的看法,你可以哭,可以笑,如果你只想听,那也可以。
6、全体共享:各组选一位代表发言,并提供几个自由发言的机会。
发言(讨论)规则:a、当其它人在说话的时候,请注意倾听而不要打断;b、如果你说得比较简短,更多的人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观点。
(二)信任背摔
游戏目的:
1.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2.使队员挑战自我。
3.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帮助。
4.接人动作布置:做右弓步,双手伸出,手掌掌心向上交叠放在对方锁骨上(要注意五指并拢、拇指不能向上),一组的两个人要将脚和膝盖贴紧,腰挺直,抬头斜向45度看背摔者。
5、背摔者动作布置:
(1)背摔者手部的准备动作:前伸、内翻、相扣、翻转抵住下颚。
(2)绑带后,令背摔者站在站台上进行以下动作:脚跟并拢、膝盖绷直、腰挺直、含胸、低头、手抵住下颚,准备背摔。
(三)泰坦尼克号
参与人数:10~12人一组。
时间:30分钟。
场地:户外。
道具:木砖24块(每组6块),4张椅子,两条长绳(25m)。
应用:(1)创新思维训练?
(2)应变能力的培养?
(3)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四)无敌风火轮
1、任务一:在20分钟内利用提供的材料(旧报纸、透明胶、小刀)制作一个大纸环,要求全体队员能站在纸环内并向前行进,要注意纸环的大小适宜。
2、任务二:各队带上“风火轮”及修补材料到同一起跑线上开展行进比赛,以最后一人过终点线为准评比名次。比赛进行二轮,第一轮结束后进行修补和讨论,第二轮时加上一定的障碍。
3、比赛规则:在行进过程中任一队员的脚踩出纸圈外则全队原地停止五秒;在行进过程中发生纸圈断裂,要求全体队员在脚不踩出纸圈的条件下原地进行修补好后再继续前进。
4、公布成绩,小组交流在本活动中的感受并作好记录。
5、全体共享,导师小结:这是一项激发大家竞争意识,又培养你们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坚持不懈心理品质且趣味性较大的活动。
(五)漫漫人生路
参与人员:团学会全体学生、xx级新生志愿者。
时间:180分钟。
场地:教室、户外。
道具:眼罩、绳索、竹竿。
活动过程:
(1)、两队学生分别交替地扮演“哑人”和“盲人”,相互扶持着,在灌木丛、台阶、在上下坡、地形多变的地方穿行。他们默默以对方为依靠前行。
(3)、教师总结:要想在团队中得到成长、获取快乐、增进友谊,每个人都得学会付出自己真诚和热情,当我活在一个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相理解的集体中时,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是多么地美好,生活是多么地快乐,人生是多么地有意义。
(4)异掌同声结束活动。
(六)活动意义:
素质拓展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对青年一代的成长,特别是实现自我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有着狭义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完善、调节和补充。
最后,预祝我系素质拓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九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根据《湟中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审美表现、六个维度,共三十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1、方向性原则:评价应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不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还要适当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
3、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谐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占15%)、公民素养(占10%)、学习能力(占35%)、交流与合作(占15%)、运动与健康(占15%)、审美与表现(占10%)等六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每周值周小组评价,每月学校小结评价、学期总结性评价)、终结性(完成在校学习阶段)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储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幢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愧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开闭卷结合考试等不同形式。
(4)、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可适当细化六项评价内容)与具体程序,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汇总、上报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学校要通过教师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培训,争取各层面的知晓、理解与支持,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各位小组成员个班授课教师,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定班级的学生公布。
(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小组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相应等级赋分的办法进行换算,取所有阶段性评价的平均分值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结业标准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1、成立组织机构:
组成人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职责:制定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
2、班级评定工作小组
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
职责: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学生素质测评办法心得体会篇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用心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潜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善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用心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考核制度》等,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继续坚持每周三一个小时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群众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
2、继续坚持群众备课、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教案的设计要在群众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潜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用心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并坚持群众备课研讨制度,真正体现出每节备课都是大家研讨的结晶。学期结束对教师的备课量化打分、评比奖励。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对教师们的教学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用心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研、培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促进教师知识及时更新,作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数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本学期把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运用程度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全面熟悉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更好得用好新教材。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在学习、探索、研究、反思、交流、实践中,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作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潜力和科研潜力。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多渠道提高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终在校内构成人人想学、自觉好学、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